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周恩来拆分为汉字:
周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周字字源来历,周字演变
圈子,环绕:~围。~天。~转(zhuǎn )。~匝(a.环绕;b.周到)。普遍、全面:~身。~延。~全。~游。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岁。~年。~期。~星(十二年)。上~。完备:~到。~密。~详。~正(端正)。~折(事情进行不顺利)。……
恩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恩字字源来历,恩字演变
好处,深厚的情谊:~爱。~赐。~宠(指帝王对臣下的优遇和宠幸)。~德。~典。~惠。~仇。感~。开~。……
来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来字字源来历,来字演变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从过去到现在:从~。向~。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查询词语:周恩来
汉语拼音:zhōu ēn lái
Chou En-lai, in short, was one of the two or three most impressive men I have ever met.
简言之,周恩来在我所见过的人中,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三个人中的一位。In 1945, Zhou Enlai recommended John Leighton Stuart to be American Ambassador to China. Zhou took the photo with him in Nanjing.
1945年,周恩来推荐司徒雷登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此图为他与周恩来合影于南京。He had the patronage of Zhou Enlai and was the only Chinese modernist to live out his life in China.
他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是中国唯一一位在国内寿终正寝的现代主义者。When both visitors had told their stories, Chou smiled a little, said he would help them find rooms, . . . . . .
当两位来客把经历说完后,周恩来微笑着说,他可以帮他们找到住的地方,……So Premier Zhou Enlai called it a state treasure.
所以周恩来总理曾经称这里是国宝。Kissinger later said Zhou was one of the two or three most impressive men he had ever met.
基辛格后来说周恩来是他所见过的人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三个人中的一个。How much did Kissinger know about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when he set off for his first rendezvous with Zhou?
第一次启程去与周恩来会面的时候,基辛格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多少?Zhou came through to Kissinger as subtle, brilliant, and indirect, a politician of vision who refused to get bogged down in petty detail.
在基辛格的眼里,周恩来敏锐、聪慧而含蓄,是一位目光远大、不拘泥于小节的政治家。Invited by his old friend Premier Chou En-lai, he was making his first trip back in twenty years.
受到他的老朋友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开始了他20年来的首次回访。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春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参与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秋回国,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军事部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5年9月参与领导国民革命军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后参加主持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同年8月以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身份领导南昌起义,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重要贡献。1928年夏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作组织问题报告和军事报告。会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事部部长。在中共六大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中共中央工作的实际主持者。1931年12月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指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是全权指挥军事的三人小组成员,参与领导和指挥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作为中共全权代表和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南方局书记,同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率中共代表团驻武汉、重庆,领导党的工作和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发言。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和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后率中共代表团继续同国民党谈判。1947年3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同毛泽东一起转战陕北,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代理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府总理兼首任外交部长,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等职。是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十届中央副主席。长期担负党和国家繁重的日常工作,参与内政外交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包括:1949年至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953年至1957年以156个大型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6年制定科学发展规划,1961年至1965年为扭转经济困难局面而进行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1964年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以及外交工作、统战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文化工作、体育工作、水利建设、军队建设特别是“两弹一星”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等。“文化大革命”中身处困境,仍勉力维系国民经济的运行,保护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恢复和落实党的正确的政策,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其间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推进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作出了卓越贡献。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入《周恩来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