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杨振宁热度:263

词语杨振宁拆分为汉字:

杨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杨字字源来历,杨字演变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柳。姓。……

振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振字字源来历,振字演变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奋起,兴起:~奋。~作。~兴(xīng )。~~有辞。古同“赈”,救济。古同“震”,威震。……

宁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宁字字源来历,宁字演变

1. 宁 [níng]2. 宁 [nìng]3. 宁 [zhù]宁 [níng]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三年”。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中国宁……

 

查询词语:杨振宁

汉语拼音:yáng zhèn níng

词语杨振宁在线造句

  1. Just as Mr. Zhenning Yang predicted that 21st century would be a century of design and product desig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杨振宁预言,21世纪是一个设计的世纪,产品设计是大势所趋。

  2. As early as a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I held in great adoration of Zhenning Yang and Tsung-dao Lee.

    当我还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我就对杨振宁和李政道满怀着敬慕之情。

  3. The awards will be presented by Professor Chen Ning Yang, Nobel Laureate in Physics.

    颁奖礼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主持。

  4. I when the Nobel prize winner Yang Zhenning's alma mater Hefei first middle school study has been first three.

    我在培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母校合肥一中读书时一直名列前三。

  5. The statue of Prof. Yang was given to CUHK by its sculptor Prof. Wu Wei Shan,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Fine Arts of Nanjing University.

    杨振宁教授的铜像由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吴为山教授雕塑,并慷慨捐赠予中大。

  6. Chen Ning Yang; thought of science; enhance the nation with science; innovation; induction;

    杨振宁;科学思想;科学强国;创新;归纳法;

  7. If professor Yang not live to 82 years old, how can he know he has the second marriage?

    假如杨振宁教授不活到82岁,他怎么知道还能结第二次婚呢?

  8. Discussion on Physics Education Thought of Zhenning Yang Again

    再论杨振宁的物理教育思想

  9. Probe into Yang Zhenning's Thought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杨振宁的教育和科研思想管窥

词语杨振宁百科解释:

杨振宁

杨振宁(1922-),高等研究中心教授,20世纪物理学大师。原籍安徽合肥(今肥西),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1945年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 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密耳斯共同提出的杨--密耳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包括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大统一理论、引力场的规范理论等现代规范场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大大促进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1967年提出了一个方程,后来巴克斯特也讨论了此方程之其他意义,世称“杨-巴克斯特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