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苣荬菜拆分为汉字:
苣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苣字字源来历,苣字演变
1. 苣 [jù]2. 苣 [qǔ]苣 [jù]〔莴~〕见“莴”。〔~胜〕胡麻的别称。用苇杆扎成的火炬。苣 [qǔ]〔~荬菜〕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叶互生,广披针形,花黄色,茎叶嫩时可食。……
荬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荬字字源来历,荬字演变
〔苣~菜〕一种野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菜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菜字字源来历,菜字演变
供作副食品的植物:~市。白~。菠~。野~。蔬~。面有~色。主食以外的食品:~牛。~畜。~肴。~谱。名~。……
查询词语:苣荬菜
汉语拼音:qǔ mai cài
〈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长椭圆披针形,花黄色。嫩茎叶可食用,全草可入药。
苣荬菜(学名:Sonchus wightianus DC.)是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垂直直伸,茎直立,高可达150厘米,有细条纹,基生叶多数,叶片偏斜半椭圆形、椭圆形、卵形、偏斜卵形、偏斜三角形、半圆形或耳状,顶裂片稍大,长卵形、椭圆形或长卵状椭圆形;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总苞钟状,苞片外层披针形,舌状小花多数,黄色。瘦果稍压扁,长椭圆形,冠毛白色,1-9月开花结果。
苣荬菜几遍全球分布。中国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辽宁有分布。生长在海拔300-2300米的山坡草地、林间草地、潮湿地或近水旁、村边或河边砾石滩。
苣荬菜以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溼排脓,凉血止血之功效。
An Indian plant(Cichorium endivia)cultivated for its crown of crisp, succulent leaves used in salads.
菊苣一种印度植物(菊苣属苣荬菜),因其冠状的脆而肥厚的叶子可用于沙拉中而种植。
High Yield Cultivate Techniques of Chicory in Sunlight Green House
日光温室苣荬菜高产栽培技术
Investigate Report on Perennial Weeds of Sonchus arvnensis and Cirsium setouem etc Occurring Damage in Farmland of Qinghai
青海农田苣荬菜、大刺儿菜等多年生杂草发生危害调查报告
苣荬菜,为菊科植物,又名败酱草北方地区、小蓟黑龙江、苦苣菜、取麻菜、曲曲芽山东。东北食用多为蘸酱;西北食用多为包子、饺子馅,拌面或加工酸菜;华北食用多为凉拌、和面蒸食。 苣荬菜,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系野生于荒山坡地、海滩、路旁。近年来,由于苣荬菜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山东各地已开始进行人工种植。又由于苣荬菜耐盐碱的特性,在滨海及内陆盐碱地区均有大规模的栽培。其越冬栽培可于春节及早春蔬菜淡季上市,商品价值较高。
多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多少有根状茎。茎直立,高30-150厘米,有细条纹,上部或顶部有伞房状花序分枝,花序分枝与花序梗被稠密的头状具柄的腺毛。基生叶多数,与中下部茎叶全形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羽状或倒向羽状深裂、半裂或浅裂,全长6-24厘米,高1. 5-6厘米,侧裂片2-5对,偏斜半椭圆形、椭圆形、卵形、偏斜卵形、偏斜三角形、半圆形或耳状,顶裂片稍大,长卵形、椭圆形或长卵状椭圆形;全部叶裂片边缘有小锯齿或无锯齿而有小尖头;上部茎叶及接花序分枝下部的叶披针形或线钻形,小或极小;全部叶基部渐窄成长或短翼柄,但中部以上茎叶无柄,基部圆耳状扩大半抱茎,顶端急尖、短渐尖或钝,两面光滑无毛。
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总苞钟状,长1-1-5厘米,宽0.8-1厘米,基部有稀疏或稍稠密的长或短绒毛。总苞片3层,外层披针形,长4-6毫米,宽1-1. 5毫米,中内层披针形,长达1.5厘米,宽3毫米;全部总苞片顶端长渐尖,外面沿中脉有1行头状具柄的腺毛。舌状小花多数,黄色。瘦果稍压扁,长椭圆形,长3.7-4毫米,宽0.8-1毫米,每面有5条细肋,肋间有横皱纹。冠毛白色,长1.5厘米,柔软,彼此纠缠,基部连合成环。花果期1-9月。
生长于海拔300-2300米的山坡草地、林间草地、潮湿地或近水旁、村边或河边砾石滩。
苣荬菜分布范围
几遍全球分布。中国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四川、云南、贵州、西藏、辽宁有分布。
苣荬菜主要靠地下匍匐茎繁殖,也有靠种子播种繁殖的。4月初野生苣荬菜嫩芽破土时,刨其地下根茎,用高压水枪冲洗掉泥土,按照匍匐茎上节间的长度用铡刀截成5-10厘米的短节。苣荬菜的地下匍匐茎是肉质茎,容易失水萎蔫,短截后要及时栽植,以防失水过多降低成活率。定植时,在分割好的地块内沿南北方向开深10厘米、行距15厘米的浅沟,将苣荬菜地下根茎短节按株距5厘米平放在沟底,然后覆土将沟填平,浇定根水。浇水5天后,待地面不粘鞋时铺一层麦草,保持地表湿润,以防地表板结影响幼苗出土。地表覆盖麦草后要及时抽样检查,如有60%幼苗已破土生长,要及时揭取草帘,使幼苗见光生长。
苣荬菜栽培设施为土墙体、钢屋架、半地下和草帘双层覆盖日光温室。跨度7.0-7.5米,长60米,脊高3.6-4.0米,墙体基部宽2.0米,顶部宽1.5米。为了提高蓄热保温能力,室内栽植面应低于室外地面30厘米,温室的方位角以南偏西5°为宜。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后,用罗盘仪测出子午线,确定南北方向,然后按南偏西5°放侧墙线,垂直于侧墙线放后墙线。线放好后用白灰或者木桩进行标记,然后按照标记进行施工。土壤封冻前或完全解冻后夯筑墙体,随后安装水泥立柱和钢屋架,搭建后屋面。最后扣棚膜和上草帘覆盖物,完成苣荬菜栽培日光温室建设。
土质疏松、肥沃的的砂壤土有利于苣荬菜地下匍匐茎的生长和增加出苗密度,提高品质和产量,所以对质地黏重的土壤要深翻和掺混有机肥及细河沙进行改良。每座日光温室(420平方米)需4立方米粒径0.3-0.5米米的细河沙和6立方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将细河沙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按一定体积均匀堆放在地表,将细河沙和农家肥均匀撒施在地表后深翻,拍碎土块、耙平,然后沿南北行向,将耙平的地块分割成宽1.2米的条状地块,地块间起垄高20厘米、宽30厘米,便于灌溉和田间操作。
一般在苣荬菜生长到15厘米左右时人工铲除杂草,每个生长周期进行3-4次,铲除杂草时可稍深,因苣荬菜主要靠地下匍匐茎繁殖,适当切断匍匐茎有利于根茎繁殖和增加密度。中耕除草宜在灌溉后6-8天进行,此时除草土壤较湿,土质疏松,容易拔出杂草,且除草过程中的适当断根不会导致苣荬菜失水萎蔫。
苣荬菜喜温暖潮湿的生长环境,生长期适宜的温度为白天20-25℃,夜间温度8-10℃,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40%-60%。土壤过于干旱时苣荬菜容易抽枝生茎,土壤过于潮湿时容易徒长倒伏。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生长空间有限,室内温度和湿度随着外界光照和灌水等管理措施的不同,在短期内升高或降低。为了防止日光温室内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给苣荬菜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应定时监控室内温湿环境,通过调整日光温室上下通风口大小来及时调控室内温度和湿度。
移根栽植前施足基肥,基肥主要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每次采收后追施尿素150-225千克/公顷。苣荬菜是喜氮植物,氮肥充足时叶片肥厚,纤维素含量低,食用时口感好,抽枝、开花等生殖生长期延后。氮肥不足时,叶片细小,叶片过早衰老黄化,纤维素含量高,食用时口感差,抽枝、开花等生殖生长期提前。施肥后,为了发挥肥效和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应及时浇水,但浇水量应以小水漫灌为主。灌溉后地面不可积水,以防烂根和肥料流失。
苣荬菜以全草入药。性苦,寒。有清热解毒,利溼排脓,凉血止血之功效。有抗菌,降血压,降胆固醇,抗肿瘤,保肝作用。主治咽喉肿痛,疮疖肿毒,痔疮,急性菌痢,肠炎,肺浓疮,急性阑尾炎,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内服: 煎汤,9-15克,或鲜品30-60克,或鲜品绞汁。外用: 适量,煎汤熏洗或鲜品捣敷。
食物名称:苣荬菜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不溶性膳食纤维:0.2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