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中国画热度:34

词语中国画拆分为汉字:

中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中字字源来历,中字演变

1. 中 [zhōng]2. 中 [zhòng]中 [zhōng]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表示……

国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国字字源来历,国字演变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

画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画字字源来历,画字演变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a.成卷轴形的画;b.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写,签押,署……

 

查询词语:中国画

汉语拼音:zhōng guó huà

词语中国画基本解释

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及自然等方面的认识,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词语中国画在线造句

    • Hmm, I'm not sure. I haven't known her for that long. . . She seems to lik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我不太清楚欸,认识没多久的一个朋友。她好像喜欢中国画。

    • Chinese paper cuts, Chinese paintings, or other things like that , or even you can cook a Chinese dish and bring it with you.

      中国剪纸、中国画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或者你可以做一道中国菜带上。

    • It no longer staid duplicated, but began to create its own knife language and art character.

      它不再是对中国画“一丝不苟”的复制,而是开始具有了自身的刀刻语言和艺术特点。

    • Chinese painting seems to leave the "East-meets-" to nowhere, can not be developed.

      好象中国画离开了“中西结合”就无路可走,无法发展了。

    • "Margin Leaving" has always been concerned as a vital part of the black-white system of Chinese painting.

      中国画中的“留白”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留白”是中国画黑白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 Jane T emergence of Chinese paintings are realistic, impressionistic, after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sophisticated.

      简笔画的出现是中国画写实、写意成熟后的必然结果。

    • White cloth com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Chinese painting has always been about white cloth.

      布白是构图的重要因素,中国画历来讲究布白。

    • Chinese paintings by the poetic is the highest pursuit of the "realm" and poetry, books, paintings, India is known as the "four no. "

      诗情画意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并且诗、书、画、印堪称“四绝”。

    •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was the perfect coordination of picture, poem, calligraphy and seal.

      中国画的另一重要特征是绘画,诗歌,书法和印章的完美结合。

词语中国画百科解释:

中国画概念

人物画从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卉、鸟兽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科。五代、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随之盛行,山水画蔚成大科。文人画在宋代已有发展,而至元代大兴,画风趋向写意;明清和近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在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时期,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中国画分类

主题

人物,山水、花鸟

技法形式

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

设色

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

表现手法

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手法为主,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

画幅形式

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

在东周墓葬中出土过最早的画作《祈祷的女人和夔龙》(亦称龙凤仕女图),存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国画历史悠久,宋朝以前绘图在绢帛上,材料昂贵,因此国画题材多以王宫贵族肖像或生活记录等,直至宋代,纸材改良,推广与士大夫文人画兴起等,让国画题材技法多元,在画作上题诗,为书画同源之始。明朝之后,绘画推广到大众,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风俗画因此产生。清末,西风东渐,绘画材料多元,加入了西画元素,朝多方面发展。

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原则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现代国画的发展也开始吸收西方绘画的一些技巧,如明暗光影的配置,人体解剖的准确等,也有画家将国画的意境用于油画创作上。

中国画绘画工具

中国画有着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和外国的画作相比,可以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国画是要表现“气韵”、“境界”。

“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号称“文房四宝”,其意义不止于书写绘画方面,中国文人对其给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情,历代文人书画大家和笔墨纸砚相关的故事举不胜举。

  1. 毛笔是中国所创,并影响到朝鲜,日本,等亚洲广泛地域的传统书写习惯。毛笔分硬毫,软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黄鼠狼尾)为代表,软毫以羊毫(山羊须)为代表,根据写字绘画,种类,以及个人习惯的不同,用笔也不一样,羊毫柔软,狼毫刚健,兼毫柔中带刚。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琏)之湖笔,宣州(今安徽泾县)之宣笔,及江西进贤之笔为上。

  2. 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古代徽州所产之墨,历来为文人所喜爱,徽墨有金不换之美称。颜料有两种,使用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种是植物质的,如花青、滕黄、胭脂、牡丹红等,性能是透明、质细,但年久会褪色;另一种是矿物质的,如朱砂、朱漂、头青至三青、头绿至三绿、赭石、石黄、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盖力,年久不褪色。

  3. 中国画用纸种类广泛,如宣州所产宣纸,四川的皮纸,河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等,推而广之,不但是纸,绫,绢等织物都是绘画的材料。但宣纸种类多,产量高,品质好,其特性将国画要求的笔墨神韵能最好的发挥出来,且较绢等价格便宜,故宣纸几乎已成为国画用纸的代名词。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于画工笔画;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更改,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所以写意画多用生宣。

  4. 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以安徽歙县之歙砚,广东端溪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及山西的澄泥砚、最为名贵,号称四大名砚。常有古人为求一方名砚,不惜倾其所有。

    除文房四宝之外,印章、印泥、笔架、笔洗、笔筒、文镇等相关绘画用具还有很多,广义的文房四宝也将以上所举列入其中。

中国画形式

  1. 中堂

    客厅中间墙壁适宜挂上一幅巨大字画,称为“中堂”。

  2. 条幅

    条幅可横可直,横者与匾额相类。无论书法或国画,可以设计为一个条幅或四个甚至多个条幅。常见的有春夏秋冬条幅。各绘四季花鸟或山水,四幅为一组。

  3. 小品

    就是指体积较小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较小墙壁或房间,十分精致。

  4. 镜框

    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

  5. 卷轴

    是中国画特有的,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6. 扇面

    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取来装裱,可成压镜。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形式美丽,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7. 册页

    将字画装订成册。

  8. 长卷

    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其画面连续不断。

  9. 斗方

    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10. 屏风

    有单幅或折幅,坐立于地作屏风之用。

中国画国画主题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种。按技法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重彩画、水墨画白描画、没骨画、白描画、壁画,其中写意画可分为小写意画和大写意画。

按照发展历史来看,早期国画可朔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的两幅帛画,就以其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传神的意境,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像画和道教画逐渐成为美学主流。唐代以来,人物画逐渐成为绘画主题,宋代精于山水画与花鸟画,元代山水画进一步成为写意主题,分化北派青绿山水和南派水墨山水两大类型。明代绘画开启文人画领域,清代中国画发展繁荣,出现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画家。近代国画和现代国画继承中国画传统,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画作。

  1. 人物画

    我国的人物画,历史悠久。据记载,商、周时期,已经有壁画。东晋时的顾恺之专尚画人物画,是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主张的画家。唐代阎立本也擅长人物画。还有吴道子、韩斡等等。都为人物画做出了的贡献。唐以后画人物画的画家就更多了,历代都有。

    要画好人物画,除了继承传统外,还必须了解和研究人体的基本形体、比例、解剖结构,以及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方能准确的塑造和表现人物的形和神。 画人物有几种表现方法,各有所长,如:白描法,勾填法,泼墨法,勾染法。

  2. 山水画

    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每一时期,都有著名画家,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尽管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够用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是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其买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

    山水画的组成包括: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山水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青绿山水和写意山水二类;青绿山水注重细节,线条一定要自然,而写意山水更偏重于整体的大意,很少注重细节问题。

    所谓写意,顾名思义就是“把你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在含意给写画出来”。所以有人认为画写意山水的意境应该更高一层。不过,就中国传统的审美,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审美来看,和科举考试所要求的蝇头小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青绿山水更受古代文人的追捧,在古代的地位也更加高,宫廷画师也多是工笔画家。

  3. 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多姿多彩,引人入胜。它与山水、人物画并列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专门学科。花鸟画就广义讲,应包括花鸟、禽兽、昆虫、鱼介等。

    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工笔花鸟、写意花鸟二类。昆虫亦有工、写之分。表现的方法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样,有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学习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有:鹦鹉、蝴蝶、蜂、蜻蜓、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蜗牛、蜘蛛等。

中国画历代画家

历代著名画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不兴、顾恺之、 杨子华、张僧繇

隋唐

周昉、王维、陈闳、韩干、韩幌、 阎立本、张萱、李昭道、吴道子

五代

黄荃、石恪、顾阚中、 董源、巨然、 赵干、周文矩

北宋

王诜、宋徽宗、崔白、黄居彩、 文同、易元吉、 张择端、陈用之、 范宽、高克明、勾龙爽、 郭熙、李成、米芾、乔仲、常屈鼎、许道宁、燕文贵、王希孟

南宋

梁楷、赵伯驹、牧溪 、李迪、陈容、林椿、吴炳嘉、 李嵩、马和之、 苏汉臣、马远、李唐、刘松年、马麟、米友仁、夏圭、萧照、陈居中、张先

元代

李衎、倪瓒、王蒙、吴镇、方从义、曹知白、黄公望、王冕、钱选、王振朋 、吴镇 、颜辉、杨维桢、张渥、 赵雍、管道升、顾安、盛茂、朱德润、柯九思、唐棣、王渊、赵孟頫

明代

林良、何浩、王拔 、王守谦、谢环、李在、 徐贲、赵原、吕纪边、文进、戴进、夏芷、陆治、朱端、张路、蒋嵩、沈周、唐寅、文征明 [10]、 文伯仁、陈道复、谢时臣、钱毂、 仇英、周臣、杜堇、侯懋恭 、刘节、吕文英、盛茂烨、郑元勋 、钟礼、董其昌、李流芳、 沈士充、杨文骢、恽本初 、赵左、 邹之麟、项德新、项圣谟、项元汴、蓝涛 、蓝瑛、 刘度、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吴彬、顾天植、 李士达、米万钟、 文从简、 孙克弘、郑元勋 、陈 贤、 周之冕、张 风、 徐渭、张穆、颜宗、张誉

清代早期

清初六大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祈、 王石谷、吴历、恽寿平

四僧:八大山人、 石涛、弘仁、 髡残

金陵八家:龚贤、樊圻、高岑、 邹哲、吴宏、叶欣、胡糙 、谢逊

新安四大家:弘仁、 查士标、孙逸、汪之瑞

姑熟派;肖云从、 戴本孝、程邃

清代中期

文人画派:郑板桥、 金农、李鱓、 李方膺、黄慎、罗聘、汪士慎、高翔、蔡嘉、边寿民、高凤翰、华岩、闵贞

* 宫廷画派

宫廷画派:郎世宁、邹一桂、禹之鼎、金廷标、关槐、焦秉贞、蒋廷锡、张宗苍、陈枚、董邦达、王致诚、余省 、姚文瀚、余稚、 丁观鹏、钱维城

岭南派:高俨、黎简、苏六朋、苏仁山、谢兰生、罗天池、张如芝、陈璞

清代晚期

海上画派:任薰、任颐、胡公寿、张熊、朱熊、吴昌硕、蒲华、钱慧安、沙馥、 顾云、程璋、吴庆云、倪田、吴毂祥、 俞原、俞明、吴宗泰、虚谷、赵之谦

岭南画派:居巢、 居廉、 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近现代

京津画派:齐白石、李可染、潘洁滋、陈半丁、溥心畲 、于非闇、徐燕荪、李苦禅、孙奇峰、刘奎龄、蒋兆和、王雪涛、郭味蕖、陈师曾、金城

海上画派:潘天寿、林风眠、徐悲鸿、黄宾虹、丰子恺、陆俨少、张大千、谢稚柳、程十发、朱宣咸、刘旦宅、方增先、戴敦邦、施大畏

岭南画派:高剑父 、何香凝、关山月、黎雄才、黄幻吾、高奇峰 、赵少昂、陈树人、刘继卣、吴冠中、赖少奇、张善孖、黄少强、方人定、杨善深

长安画派:石鲁、赵望云、黄胄、何海霞、方济众、徐庶之、刘文西、康师尧

新金陵画派:傅抱石、钱松岩、宋文治、刘海粟、喻继高

现代

刘国松、吕寿琨、刘大为、胡志颖、何家英、白雪石、张东林、范曾、史国良、李孝萱等

中国画风格评论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传统国画艺术的基本造型法则,更是绘画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追求。所谓“形”,是指客观事物可视之形态、形象、形状、形体。比如我们看到的一朵花、一只鸟、一座山。所谓“神”,就是事物的内涵、精神气质和气韵。能否把“形神”的关系处理好,做到形神兼备,是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创作的关键。关于“形神”的关系,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张僧繇曾画了4条龙在寺壁上,但没有画上眼睛,他常对人说"点睛即飞去"。大家都认为他吹牛,非要他为龙画上眼睛。张僧繇被迫无奈只好画上,点了两条龙的眼睛。他刚点完,只听见霹雳一声响,两条龙破壁乘云腾去,另外两龙因未点睛,所以没有飞走。这个故事虽然夸张,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形神兼备对于中国画非常重要。

近百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弥漫着文化激进主义。可以说,激进主义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是支配性力量。它以“反传统”的方式作用于艺术运动、艺术社团、艺术事件、艺术课堂、艺术创作和评论。它与政治合一,以“革命的名义”、群众运动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自改革开放以来,它又一变而为激进的西方化,进一步解构与分离民族文化传统。具体到中国画,它先后表现为以西画教育改造甚至代替中国画教育,以西方艺术理念、标准和方法取代中国画理念、标准与方法,以西画的形式语言取代中国画的形式语言等等。对世界实行开放,借鉴并吸收西方文化以充实和改进中国文化,借鉴西画以改革中国画,是十分必要的,但弱势心态、急功近利、忽视研究、非理性盲动、专制统治、外来压力等种种原因,使人们不能以充分理性的态度、民主的方法调解急躁心理,遂使激进主义大行其道。激烈反传统,必然引来传统主义的强烈反弹,以激进反激进,形成"鸡生蛋,蛋生鸡"式的恶性循环。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科学主义向传统秩序开战的现代世界里,文化激进主义也许不可避免,但不能说它都是合理的、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