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秦繁体字:秦字拼音:qín秦字注音:ㄑㄧㄣˊ


秦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10五笔86版:dwtu


五笔98版:dwtu仓颉号码:qkhd秦字结构:上下结构秦字五行:火


四角号码:50904郑码查询:comfgb2312码:C7D8Big5编码:AFB3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9E6首尾分解:禾部件分解:禾


秦造字法:会意;从禾、从春秦异体字:𥠼𣜈𥢮𥣠

笔顺编号:1113431234

笔顺读写:横横横撇捺撇横竖撇捺

词条已被关注:16355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5-01

秦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甲571合32742歷組

甲794合30339無名組

後2.37.8合299賓組

後2.39.2合30416無名組

戩37.7合33128無名組

戩44.8合30340無名組

寧滬1.192合27315無名組

京津3937合30416無名組

史秦鬲商代晚期集成468

冉土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39

洹秦簋西周中期集成3867

師酉簋西周中期集成4288

師酉簋西周中期集成4291

訇簋西周晚期集成4321

秦公鎛春秋早期集成269

秦公簋春秋早期學步集81頁

秦公簋春秋中期集成4315

秦王鐘春秋晚期集成37

鄦子妝簠春秋晚期集成4616

𠫑羌鐘戰國早期集成161

楚王酓干心鼎戰國晚期集成2794

楚王酓干心鼎戰國晚期集成2794

秦苛次虫勺戰國晚期集成9931

大府鎬戰國晚期總集10.7933

甲571(甲)

甲794(甲)

後2.37.8(甲)

寧滬1.192(甲)

史秦鬲(金)
商代晚期

冉土方鼎(金)
西周早期

師酉簋(金)
西周中期

秦公簋(金)
春秋早期

秦公簋(金)
春秋中期

秦王鐘(金)
春秋晚期

楚王酓干心鼎(金)
戰國晚期

包2.132(楚)

郭.窮.7(楚)

天卜(楚)

天卜(楚)

說文籀文

說文‧禾部

睡虎地簡28.5(隸)

春秋事語34(隸)
西漢

武威簡.燕禮45(隸)
西漢

熹.春秋.僖廿九年(隸)
東漢

楷書

秦字象形文造型-秦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qí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说文古文;

小篆;

汉帛书;

隶书

读音:qín

“秦”是古国名。《说文》: “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 甲骨文、金文、 “说文古文”字形近似, 分别写作“” 。 下边用两个“禾”表示农业发达,上边是 “舂” (舂米臼)的省文(去掉下边的“臼” ),合起来会意秦地盛产禾类作物的经济特征。小篆在规范文字时省去一禾而作“” , 此结构延续至今。隶书大胆省减笔画写作“”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秦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秦
中国大陆
台湾 秦
台湾
香港 秦
香港
日本 秦
日本
韩国 秦
韩国
旧字形 秦
旧字形

秦字甲骨文源流

秦字甲骨文源流
秦-J17239
秦字甲骨文源流
秦-J17240
秦字甲骨文源流
秦-J17241
秦字甲骨文源流
秦-J17242
秦字甲骨文源流
秦-J17243
秦字甲骨文源流
秦-J17244

秦字金文源流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49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50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51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52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53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54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55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56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57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58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59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60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61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62
秦字金文源流
秦-B11163

秦字六书源流

秦字六书源流
秦-L31237
秦字六书源流
秦-L31238
秦字六书源流
秦-L31239
秦字六书源流
秦-L31240
秦字六书源流
秦-L31241
秦字六书源流
秦-L31242
秦字六书源流
秦-L31243
秦字六书源流
秦-L31244
秦字六书源流
秦-L31245
秦字六书源流
秦-L31246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22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23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24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25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26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27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28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29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30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31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32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33
秦字六书源流
秦-L04734

秦字说文字源

秦字说文字源
秦-S05084
秦字说文字源
秦-S05085

秦字字源字典

秦字字源字典
秦-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秦字基本解释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朝(zhāo )~暮楚。~晋之好。~楼楚馆(旧时指妓院)。

  2. 中国朝代名:~代。~镜高悬(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亦称“明镜高悬”)。

  3. 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秦字笔顺


qín










秦字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2. 秦,部落名 [Qin tribe]。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秦, 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 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 甘肃秦州清水县。”

  3. 古国名 [Qin state]。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

  4. 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 [the Qin Dynasty]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秦灭 韩亡 魏。

    秦王色挠。

  5. 又如: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

  6. 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 [China]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 秦。——《乐府诗选》

  7. 又如:秦人(秦代统一后,北方与西方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地(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8. 古地区名 [Qin district]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如:秦声(陕、甘一带的戏曲音乐);秦川(古地区名。在今陕,甘秦岭以北地区);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秦客(秦地来的人)

  9. 陕西省的简称 [Shanxi province]。如: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10. 通“螓”。蝉的一种。螓首 [a cicada-like insect]

    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秦字常用词组

  1. 秦欢晋爱 qín huān jìn ài

    秦、晋:春秋时的秦国和晋国。当时秦、晋两国世代通姻,后称两姓联姻的关系为“秦欢晋爱”或称“秦晋之缘”。形容双方关系十分和美、亲近。亦作“秦晋之缘”。

  2. 秦皇岛市 qín huáng dǎo shì

    [Qinhuangdao] 中国河北省重要海港、著名旅游城市。位于河北省东端,南临渤海,北倚燕山。大部地区位于滨海平原上。秦皇岛水陆交通畅通,这里港阔水深,为天然不冻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工业中以建材特别是玻璃工业著称。秦皇岛盛产水产、水果。是中国重要的水产基地之一。因地处渤海之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这里有著名的北戴河,景色秀丽的燕塞湖和万里长城的起点-山海关,还有原始森林,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

  3. 秦椒 qín jiāo

    [chilli] 〈方〉∶细长的辣椒;即花椒。以产于秦地得名

  4. 秦晋 qín jìn

    [marriage between two families] 原指春秋时秦、晋两国世通婚姻,后泛称任何两姓之联姻。亦指双方和睦相处

    永结秦晋之好

  5. 秦晋之缘 qín jìn zhī yuán

    [close ties for generations through matoimonialdiplomacy]∶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为婚嫁结为姻亲,后称两姓联姻、婚配的关系为秦晋之缘

    我与你成合秦晋之缘如何?--《元曲选.金钱记》

  6. 秦镜高悬 qín jìng gāo xuán

    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7. 秦岭 qín lǐng

    [Qinling Mountains] 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到河南西部的山脉。山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主峰太白山3767米。秦岭有阻挡冬季风南下的作用,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界线

  8. 秦皮 qín pí

    [ash bark] 小叶白蜡树的树皮,中医入药,有解热、镇痛等作用

  9. 秦腔 qín qiāng

    [Shanxi Opera] 流行于中国西北各省的地方戏曲剧种,由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发展而成的,是梆子。腔的一种。也叫陕西梆子。泛指北方用梆子腔演唱的剧种

  10. 秦越 qín yuè

    [distant relationship] 春秋时两个国家,一南一北相距很远,不大往来。后比喻两方疏远

    这公子赋性慷慨,原不是秦越肥瘠,不肯引手一救之人。--《歧路灯》

  11. 秦篆 qín zhuàn

    [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adopted in the Qin Dynasty] 见小篆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字部】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朝(zhāo )~暮楚。~晋之好。~楼楚馆(旧时指妓院)。

  2. 中国朝代名:~代。~镜高悬(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亦称“明镜高悬”)。

  3. 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古文〕𣜈【唐韻】【廣韻】匠隣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慈隣切,𠀤音螓。國名。

【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

【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

【疏】今秦亭,秦谷也。

【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

【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

又三秦。

【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

又大秦國。

【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又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

又【說文】一曰秦,禾名。

又叶慈良切,音牆。

【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

说文解字

【匠鄰切】-【卷七】

【原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伯益之後所封國。
鄭詩諩曰。秦者、隴西谷名。於禹貢近雍州鳥鼠之山。堯時有伯翳者。實臯陶之子。佐禹治水。水土旣平。舜命作虞官。掌上下草木鳥獸。賜姓曰嬴。歷夏商興衰。亦世有人焉。周孝王使其末孫非子養馬於汧渭之間。孝王封非子爲附庸。邑之於秦谷。至曾孫秦仲。宣王又命作大夫。始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國人美之。秦之變風始作。按伯益、伯翳實一人。臯陶之子也。今甘肅秦州淸水縣有故秦城。漢地理志之隴西秦亭、秦谷也。
地宜禾。从禾、舂省。
地宜禾者、說字形所以从禾从舂也。職方氏曰。雍州穀宜黍稷。豈秦穀獨宜禾與。匠鄰切。十二部。按此字不以舂禾會意爲本義、以地名爲本義者、通人所傳如是也。
一曰秦、禾名。
此别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