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亦繁体字:亦字拼音:yì亦字注音:ㄧˋ


亦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4笔画总数:6五笔86版:you


五笔98版:you仓颉号码:ylnc亦字结构:单一结构亦字五行:土


四角号码:00230郑码查询:snogb2312码:D2E0Big5编码:A5E7


國語小辭典uci-code:U+4EA6首尾分解:亠八部件分解:亦


亦造字法:指事亦异体字:腋𡗕

笔顺编号:413234

笔顺读写:捺横撇竖撇捺

词条已被关注:4304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5-01

亦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甲896合32035歷組

甲2406合10766

甲2416合36511黃組

乙2100合6485賓組

鐵5.3合13753賓組

鐵258.3合7629賓組

前7.4.2合6063賓組

前7.35.2合16013賓組

後2.18.1合10195賓組

菁1.1合6057賓組

菁6.1合137賓組

林1.9.8合12658

林2.23.14合12967賓組

戩33.6合19053

粹1000合29783無名組

佚60合6060賓組

佚475合26383

佚505合21767子組

佚949合20943𠂤組

京津175合19055

京津417合12720

寧滬1.77合30214

寧滬2.29合583賓組

鄴2下.35.6合20424

燕278背合23266

亦戈商代晚期集成10635

毛公旅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24

𢐗伯鼎西周中期集成2676

師𩛥鼎西周中期集成2830

師𩛥鼎西周中期集成2830

卯簋蓋西周中期集成4327

伯歸夆簋西周中期集成4331

效卣西周中期集成5433

效尊西周中期集成6009

室叔簋西周中期三代八/五十一

禹鼎西周晚期集成2833

六年召伯虎簋西周晚期集成4293

伯公父簠西周晚期集成4628

兮甲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4

𠑇匜西周晚期集成10285

哀成叔鼎春秋晚期集成2782

者尸鎛戰國早期集成120

者尸鎛戰國早期集成122

亦戈(金)
商代晚期

甲896(甲)

鐵5.3(甲)

毛公旅方鼎(金)
西周早期

郭.老甲.22(楚)

說文‧亦部

睡虎地簡12.50(隸)

老子甲後337(隸)
西漢

武威簡.有司4(隸)
西漢

晉太公呂望表(隸)
西晉

楷書

亦字象形文造型-亦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y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楚帛书;

小篆;

三体石经;

隶书

读音:yì

“亦”本指人的腋窝。《说文》: “亦,人之臂亦(腋)也。从大,象两亦(腋)之形。 ” 甲骨文、金文、 小篆、 《三体石经》等均象在“” (大,乍开两臂叉腿站立的人形)的两侧各一划指在人的腋处,表示“这里是腋” ,是典型的指事字。后将此字假借为副词(又、也、都等) ,另造形声字“腋”指此义。隶书(汉《华山庙碑》 )以其特有的“蚕头雁尾”将人体断开,告别了古文字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亦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亦
中国大陆
台湾 亦
台湾
香港 亦
香港
日本 亦
日本
韩国 亦
韩国
旧字形 亦
旧字形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73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74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75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76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77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78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79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80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81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82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83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84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85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86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87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88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89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90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91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92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93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94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95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96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97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98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599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00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01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02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03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04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05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06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07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08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09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10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11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12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13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14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15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16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17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18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19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20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21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22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23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24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25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26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27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28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29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30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31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32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33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34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35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36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37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38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39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40
亦字甲骨文源流
亦-J23641

亦字金文源流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07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08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09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10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11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12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13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14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15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16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17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18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19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20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21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22
亦字金文源流
亦-B15023

亦字六书源流

亦字六书源流
亦-L38355

亦字说文字源

亦字说文字源
亦-S07485

亦字字源字典

亦字字源字典
亦-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亦字基本解释

  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

  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

  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

  5. 姓。

亦字笔顺






竖钩


亦字详细解释

〈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armpit]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副〉

  1. 也;也是 [also]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亦许(也许);亦然(也是这样)

  3. 又 [again]

    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亦且(又,而且);亦复(又)

  5. 也…也…;又…又… [both…and…]——连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前面,强调两种动作、行为、状态、事物彼此并列或互相对待。如:亦真亦假

  6. 不过;仅仅;只是 [but;only]

    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左传》

亦字常用词组

  1. 亦步亦趋 yì bù yì qū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亠字部】

  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

  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

  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

  5. 姓。

〔古文〕𠅃【唐韻】羊益切。

【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

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又同奕。

【詩·周頌】亦服爾耕。

【箋】亦,大也。

【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𡗕,象人左右兩腋形。

【說文】𡗕與掖同。

【詩·衡門序】誘掖其君。

【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说文解字

【羊益切】-【卷十】

【原文】人之臂亦也。从大,象兩亦之形。凡亦之屬皆从亦。

宋代徐鉉徐鍇注釋

臣鉉等曰:今別作腋,非是。

亦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亦字文言文解释

①<副>表示两者同样,可译为“也”、“也是”。《<论语>十则》:“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不足畏也已。”

②<副>在疑问句中表测度语气,不译。《赵威后问齐使》:“岁~无恙耶?”

③<副>确实。《狼》:“狼~黠矣,而顷刻两毙。”

④<副>用在复合句下一分句之首,表示转折,可译为“也”、“也还”。《芙蕖》:“及花既谢,~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⑤<副>与“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不也……吗?”《<论语>十则》:“死而后已,不~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