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壹繁体字:壹字拼音:yī壹字注音:ㄧ


壹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9笔画总数:12五笔86版:fpgu


五笔98版:fpgu仓颉号码:gbmt壹字结构:上中下结构壹字五行:土


四角号码:40108郑码查询:bwjugb2312码:D2BCBig5编码:B3FC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8F9首尾分解:士豆部件分解:士冖豆


壹造字法:形声;从壶、吉声壹异体字:壱一夁弌𡕍𡔹

笔顺编号:121451251431

笔顺读写:横竖横捺折横竖折横捺撇横

词条已被关注:16004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5-01

壹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壹部

廿六年詔廿斤權(篆)

睡.日甲59背(隸)

縱橫家書30(隸)
西漢

孫子44(隸)
西漢

老子乙前49下(隸)
西漢

老子甲後445(隸)
西漢

武威簡.士相見7(隸)
西漢

華山廟碑(隸)
東漢

白石神君碑(隸)
東漢

熹.詩.小宛(隸)
東漢

楷書

壹字象形文造型-壹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yī


甲骨文;

金文1;

金文2;

说文古文;

古玺文;

侯马盟书;

楚帛书;

小篆一;

小篆壹;

三体石经;

隶书一;

隶书壹

读音:yī

“一” 是最小的整数。《说文》: “一,唯出太始,道立于一……” 其实,一是原始记数符号和算筹(用竹木做的小棍)。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均是一横划,即使是成为今文的隶书(汉《校官碑》 )也仅以 “蚕头雁尾”的笔画作了书法艺术上的处理, 仍是一横形。 “说文古文”写作“” , 是用一枚树撅表示 “一” ,也是在树木上刻一痕迹表示一的最古老记数方式。后金文、小篆又借 “一壼” 义作一的大写。小篆在 “壼” 内加 “吉” 作声符。

注: 表示数字的一至四,最初用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横视表示。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壹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壹
中国大陆
台湾 壹
台湾
香港 壹
香港
日本 壹
日本
韩国 壹
韩国
旧字形 壹
旧字形

壹字六书源流

壹字六书源流
壹-L37698
壹字六书源流
壹-L37699
壹字六书源流
壹-L37700
壹字六书源流
壹-L37701
壹字六书源流
壹-L26027
壹字六书源流
壹-L26028
壹字六书源流
壹-L26029
壹字六书源流
壹-L26030
壹字六书源流
壹-L26031
壹字六书源流
壹-L26032
壹字六书源流
壹-L26033

壹字说文字源

壹字说文字源
壹-S07514

壹字字源字典

壹字字源字典
壹-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壹字基本解释

  1. “一”的大写。

壹字笔顺







横撇/横钩



横折




壹字详细解释

〈形〉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壶,吉声。“一”的大写。本义:专一)

  2. 同本义 [single-minded]

    壹,专一也。——《说文》

    君子壹教,凝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

    与人之壹也。——《左传·文公三年》。注:“壹,无贰心。”

    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左传·昭二十年》

  3. 又如:壹心(同心;专心);壹德(谓一心一意);壹意(专心致志);壹定(一贯不变,固定不变)

  4. 统一;一致 [united;identical]

    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商君书·赏刑》

  5. 又如:壹同(统一);壹统(一统);壹意(统一意志);壹体(一致,如同一个整体);壹气(元气,统一不杂之气)

  6. 皆;一概;一律 [all;one and all]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一修身为本。——《礼记·大学》

  7. 又如:壹是(一概,一律);壹概(一概,犹言齐一);壹切(一切;全部);壹匡(一匡。使一切得到匡正)

  8. 一样;等同;同一 [same;equal]

    镇静者修之,则壹。——《国语·晋语七》

  9. 又如:壹齐(齐一,划一);壹体(如同一个整体)

  10. [数]

  11. “一”的大写 [one]

    节以壹惠。——《礼记·表记》

    君答壹拜。——《仪礼·士相见礼》

  12. ——常用于支票、银行票据等,以避免差错或涂改

    古书及汉人用字,如一之与壹,二之与贰,三之与叁,其义皆同。——《容斋五笔》

  13. 表示数量、次数 [one]。如:壹再(一再。一次再次,再三);壹倡三叹(谓一人歌唱,三人应和);壹尊(一尊。谓共尊立一帝);壹适(一度贡举或推荐)

康熙字典

【丑集中】【士字部】

  1. “一”的大写。

〔古文〕夁𡔾𡕋𡕍【廣韻】於悉切【集韻】【韻會】【正韻】益悉切,𠀤音一。專一也。

【孟子】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

【左傳·昭二十年】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

又合也。

【前漢·董仲舒傳】有所統壹,爲羣儒首。又【元后傳】莽旣外壹羣臣,令稱己功德。

又誠也,醇也。

【禮·緇衣】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

【史記·曹參世家】載其淸淨,民以寧壹。

又【增韻】閉塞也。

【管子·形勢篇】臣下賦斂競得,使民偸壹。

又與一同。

【周禮·天官】公之士壹命。

又姓。漢壹元。見【印藪】。又三字姓。後魏壹斗眷氏。

又【類編】於眞切,音慇。與絪氤𠀤通。

说文解字

【於悉切】-【卷十】

【原文】專壹也。从壺吉聲。凡壹之屬皆从壹。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壹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壹字文言文解释

①<动>专一。《荀子•成相》:“好而~之神以成。”

②<动>统一;一致。《商君书•壹言》:“治国者贵民~。”

③<副>一概;都。《汉书•车千秋传》:“政事~决大将军光。”

④<副>一旦;一经。《汉书•燕剌王旦传》:“大王~起,国中虽女子皆奋臂随大王。”

⑤<数>“一”的大写。《史记•梁孝王世家》:“太后乃说,不帝加~餐。”

【壹何】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多么”。

【壹是】一律。